切换城市

首页
讲师查询 课程超市 免费比价 内训众包
崔士光

崔士光 暂无评分

综合管理 国学应用

讲师官网:http://cuisg.sougen.com.cn/

付费查询讲师联系方式(无需注册 扫码即可)
仅需5.00元查询讲师或助教联系方式,仅限聘请讲师授课

崔士光二维码
扫一扫讲师移动官网
任意分享朋友圈

受想行知,亦复如是

发布日期:2015-08-13浏览:1273

同样的道理,因“空”性而生,万物因缘无,凡是因缘是不是永远存在呢?不存在,因缘不是永远存在的。拿人和人的关系来说,两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说了再见,这一生真的就再也不见了。很多人朝夕相处了几年,待到分开后,可能也就是永别了。人生就是这样,有了很多的因缘,我们就要珍惜,因为因缘都是一时,绝不可能是一世,到了一定的时候,多么亲密的两个人都要分开,也算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吧。而且因缘是不能强迫的,俗话说得好,强拧的瓜不甜。一些形有者,形色之有,无不是假,让人能够看得见,摸得着的,都是不存在的。有时候我们说,一个人会为了一棵歪脖树而放弃整片森林,为了一朵玫瑰花而放弃整个春天,这就是过于执着,没有看破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只因为一点而忘记了所有,走入人生的迷途。


受、想、行、知是五蕴中的另四类,和“色”所代表的意思也有相通之处。什么是“受”呢?就是外面的世界给予我们的感觉和快乐。比如,我们有时候在春花秋月中感受到鸟语花香,这是一种“乐受”,在凜冽的寒风中走过泥泞的道路,这让我们痛苦,因而是一种“苦受”;而当我们超脱其外,甚至把暴风雨看做是另一种人生的风景,忘记生活中的苦与乐,从容淡定地面对任何事物之时,就到达了另一个更高的层面“舍受”。


“想”是什么?佛教讲自身的思考、自己的想象,也就是心对外在事物所进行的一种取相。人生不免遇到很多问题,有了苦、有了累,很多人就会考虑怎样才能摆脱痛苦,怎样在困境中找到快乐;而当快乐的时候,比如说金钱充裕时,很多人就会想,怎样才能让自己更髙兴,更潇洒?这都是一个人正常的心理状态。但是在佛家看来,这也是一种执着,因为人生无尽,思想中的快乐和痛苦也不过是虚幻一场。


但是,“想”之后还要做出行动,这就是“行”。当我们有想法的时候,下一步就会步人行动,当然,付出行动也是一种必然的情势。再下来是“五蕴”的最后一种,那就是“知”。以“色”为开始,它本身是一个客观世界,继之的“受想行知”,乃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。从实际情况来讲,每一个人的“受想行知”,都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而有所改观,这也是因为我们的心境在不断提升。所以有时候,当我们回头再看幼时所做的一些事情,就会觉得很可笑,回头再看那些年少轻狂的经历,也会觉得很无趣。诸如此等,还是因为随着岁月的不断向前,我们自己对外在事物的认识有了不断提高,对外在事物的修养也有了不断的提升。


尘俗中的每个人都会有五蕴,我们看到的东西,接触到的事物,做出的行为,头脑中的认识,这就是普通人看世界,多多少少总还有些执著。佛教中却不是这么看的,从佛理的角度讲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知这五蕴,如果强行将其分开,也就不免落入尘俗之中了。比如说,


我们前面一直提及的菩萨,他有着般若大智慧,直接就看到了本质,那就是“五蕴皆空”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知,不过都是一场“空”,虚幻一场,什么都没有,什么也都不曾存在。

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

0755-83802522

周一至周五 09:00-18:00


可信网站 百度信誉,放心访问 支付宝-特约商家 网络警察